排序算法简介

排序算法简介

排序应该是最基础的算法了,在计算机的各个地方都会用到,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常见的 9 种排序算法~

sort map

1 插入排序

简单的插入排序就是把一个无序的序列逐渐插入到一个有序的序列

1
2
3
4
5
6
7
8
# 有序序列       无序序列
[] [3, 2, 5, 4, 1]

[3] [2, 5, 4, 1]
[2, 3] [5, 4, 1]
[2, 3, 5] [4, 1]
[2, 3, 4, 5] [1]
[1, 2, 3, 4, 5] []

在把无序序列中的元素插入到有序序列时,需要找到合适位置。如果直接遍历的话,这个时间复杂度是 O(n),而我们可以通过二分查找降低找到合适位置的时间,把时间复杂度变成 O(log n)。这就是折半插入排序

当一个序列非常大,又基本有序时,我们可以通过分组插入的方式来排序。随着分组不断缩小,序列会变得越来越有序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# 无序序列
[1, 2, 6, 5, 4, 3, 8, 7]

# 分组间距为 4 时
[1, 4] [2, 3] [6, 8], [5, 7]
# 分组间距为 2 时
[1, 6, 4, 8] [2, 5, 3, 7]
[1, 4, 6, 8] [2, 3, 5, 7]
# 分组间距为 1 时,进行简单插入排序
[1, 2, 4, 3, 6, 5, 8, 7]
[1, 2, 3, 4, 5, 6, 7, 8]

这种排序方法被称为希尔(shell)排序,以其设计者 Donald Shell 的名字命名。

虽然有一些优化方法,但插入排序每次只能将数据移动一位,在效率上是非常低的。

2 交换排序

如果一个元素的后一个位置比当前位置小,那么就交换它们,这就是冒泡排序,最大的数字原先如果在底部位置,就会像一个气泡一样逐渐升到最高,这个过程犹如海底的气泡,不断向上升至水面,因此得名。

1
2
3
4
5
6
# 无序序列
[3, 2, 5, 4, 1]
[2, 3, 5, 1, 4]
[2, 3, 1, 4, 5]
[2, 1, 3, 4, 5]
[1, 2, 3, 4, 5]

如果你只能记住一个排序算法,那么一定要记住下面这个排序算法——快速排序,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,最大的特点就是快!

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分而治之,流程简述如下:

  1. 找到一个枢纽;(可以随机找一个,也可以从头从尾部开始选)
  2. 左指针和右指针从两端开始向内进行搜索,当左指针找到一个比枢纽大的,右指针找到一个比枢纽小的,就它们进行交换,直到两个指针相遇,就把枢纽放在相遇的地方。此时枢纽的位置就确定了,左侧的位置上的数字一定比枢纽小,右边的位置上的数字一定比枢纽大。(这个步骤称为一次划分)
  3. 可以把枢纽左右侧分别看成一个待排序的子序列,对它们分别进行一次划分。这时又会有两个枢纽位置有序,递归的执行下去,直到所有的序列位置都有序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# 无序序列
[5, 2, 6, 1, 4, 3, 8, 7]

# 取 5 为枢纽
[5] [2, 6, 1, 4, 3, 8, 7]
[5] [2, 3, 1, 4, 6, 8, 7]
[2, 3, 1, 4] [5] [6, 8, 7]

# 左右两边分别取 2 和 6 为枢纽
[2] [1, 3, 4] [5] [6] [8, 7]
[1] [2] [3, 4] [5] [6] [8] [7]
[1] [2] [3, 4] [5] [6] [7] [8]
[1, 2, 3, 4, 5, 6, 7, 8]

我们来用 Python 实现一下代码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def partition(seq, left, right):
# 选择左边第一个为枢纽
pivot = seq[left]
start = left + 1
end = right

while start <= end:
# 从左向右找到一个比枢纽小的值
while start <= end and seq[end] >= pivot:
end -= 1

# 从右向左找到一个比枢纽大的值
while start <= end and seq[start] <= pivot:
start += 1

# 交换两个值
if start <= end:
seq[start], seq[end] = seq[end], seq[start]

# 枢纽归位
seq[left], seq[end] = seq[end], seq[left]
return end

def quick_sort(seq, left, right):
if left >= right:
return

pi = partition(seq, left, right)
# 递归调用,对子序列划分
quick_sort(seq, left, pi-1)
quick_sort(seq, pi+1, right)

不知道你有发现快速排序有点像某种数据结构的遍历,没错!就是二叉树的先序遍历。最先的找到的枢纽相当于二叉树的根结点,而左边的序列和右边的序列就是二叉树的左子树和右子树!这样理解是不是又开启来一个新的视角呢~

3 选择排序

最简单的选择排序就是每次选择出无序序列中的最小元素,然后把它放到有序序列的最后面。

1
2
3
4
5
6
7
8
# 有序序列       无序序列
[] [3, 2, 5, 4, 1]

[1] [3, 2, 5, 4]
[1, 2] [3, 5, 4]
[1, 2, 3] [5, 4]
[1, 2, 3, 4] [5]
[1, 2, 3, 4, 5] []

这种方法其实非常低效,实际使用过程中,我们会用一种更高效的数据结构,来完成最小值的获取,即小根堆

小根堆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,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根结点永远是最小的,这样每次只需要取根结点的元素就完成来选择排序。当然每次取走小根堆的堆顶元素后,剩余的结点需要重新维护操作才能形成新的小根堆。

堆排序效率为 O(n*log n),比一般的选择排序不少,由于小根堆的生成和维护过程比较复杂,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,如果后续有介绍二叉树的文章再补(挖坑)。

4 归并排序

归并排序和前面的快速排序一样,也是一种分治算法。它可以看成二叉树的后续遍历,具体流程是先把所有序列分成两个一组进行排序,排好序后再把两个归并成四个进行排序,这样一直归并下去,直到所有序列都进行了排序,形成有序序列。

1
2
3
4
5
6
7
8
9
# 无序序列
[5, 2, 6, 1, 4, 3, 8, 7]

[5, 2] [6, 1] [4, 3] [8, 7]
[2, 5] [1, 6] [3, 4] [7, 8]
[2, 5, 1, 6] [3, 4, 7, 8]
[1, 2, 5, 6] [3, 4, 7, 8]
[1, 2, 5, 6, 3, 4, 7, 8]
[1, 2, 3, 4, 5, 6, 7, 8]

5 基数排序

基数排序简称鸡排(误~),哈哈哈!

这是我们要介绍的最后一种排序了,它也是这里面最特殊的一种排序,利用元素的键值信息进行排序。

1
2
3
4
5
6
7
8
9
# 比如有以下几个数据 
[18, 24, 15, 32, 22, 25]

# 先根据这几个数字的十位进行排序
[18, 15] [24, 22, 25] [32]

# 然后在根据个位进行排序
[15, 18] [22, 24, 25] [32]
[15, 18, 22, 24, 25, 32]

理解起来是不是很简单直观,由于基数排序的操作代价较小,在合适设计的情况下,甚至能快过快速排序!

以上就是常见的 9 种内部排序算法,为啥是内部呢?因为上述算法的数据都是可以在内存中放下的量,如果内存一次无法放完所有数据,就要使用外部排序算法,这种情况很少碰到,我们以后再聊(继续挖坑)。

参考

作者

Ailln

发布于

2018-12-01

更新于

2024-03-02

许可协议

评论